創作者專訪
-藝術家-
街頭藝術與藝術史的聯繫
快轉結構
Enrico Isamu Oyama 是一位突破街頭藝術界限的藝術家,創造獨特且創新的表達形式。
他的標誌性風格「快轉結構」以其動態的線條和結構美吸引觀眾,
無縫穿越各藝術領域。
他與著名的 BBoy Shigekix 合作,為本雜誌創作最新的藝術作品《FFIGURATI #645》。
我們透過這次合作來探索
完成作品中所蘊含的概念,並深入了解 Oyama 的藝術哲學。
左/右
Enrico Isamu Oyama,FFIGURATI #645,2024 年
數碼拼貼,柯式印刷,紙
每個 15.6 × 23.4 厘米 / 一對
藝術品 ©Enrico Isamu Oyama / EIOS
霹靂舞 ©Shigekix
相片 ©Shu Nakagawa
採訪
無界線
層次結構
常駐紐約的 Enrico Isamu Oyama 在 2020 年設立了東京工作室 EIOS Tokyo,這次專訪就在他這個第二基地進行。這個空間樓高 6 米,白色的牆上留著他過去作品的痕跡。頭頂上懸掛著正在創作中的畫布,而他周圍則精心擺放了必要的工具。對 Oyama 來說,這個環境感覺就像一個實驗室,他亦是公認的噴霧書法研究者。
——您可否與我們講解一下您的標誌性風格「快轉結構」嗎?其創作靈感是什麼?
高中時期,我受到剛興起的東京街頭文化影響。我的許多同學都喜歡滑板和極限運動,這激發我渴望追求與他們與別不同的東西。加上我一直喜歡繪畫,因而對街頭藝術產生興趣。我開始留意身邊的街頭藝術。雖然噴霧書法文化側重名字和字母,我卻被其視覺元素吸引,尤其是線條的活力和三維空間。這種看法促使我專注動作而不是文字,最終「快轉結構」順應而生。
——推動「快轉結構」的機制是什麼?您可否講解一下有關其結構的任何規則嗎?
「快轉結構」從身體動作開始,特別著重作為手臂擺動軸的肩膀和手肘。這創造向外擴展的形式。添加平行線後,就出現了三維空間結構。這些層層重疊連接,形成一條流暢、流動的線條,同時亦具有結構形式。我相信這種二元性是我表達的一個標誌。
——您為這本雜誌創作新的藝術作品。您可否向我們介紹一下您從收到委託到完成製作的整個思考過程嗎?
我想深入了解產品背後的核心理念,而不僅是其物理形式。鑑於 CASIO 是從計算器起家,最終創造 G-SHOCK,我從「數碼」概念拓展我的視野。此外,由於我從街頭表達中汲取靈感,因此我對街頭文化產生的運動員很感興趣。這促使我提議與 G-SHOCK 支持的 BBoy Shigekix 合作。
——藝術作品背後的理念是什麼?
由於藝術品將在雜誌上呈現,我想利用這種結構。數碼表述以二進位代碼(0 和 1)表示,會引起閃爍的光。因此,我創作了兩個並排對齊的視覺效果,塑造閃爍的效果。我讓 Shigekix 為兩張相片擺甫士,使用技術將每件物品——帽、T 恤、褲和鞋——黑白顛倒,與「快轉結構」相交。這產生了一件融合數碼、街頭文化、視覺表達和身體表達概念的作品。
——身為現場導演,您對 Shigekix 的表演有何感想?
他完美展現一切。他確實突出了運動員的專業精神。通常,霹靂舞隨著音樂舞動,但這次我們的目標是捕捉靜止的時刻。我相信我們展示一種有別於他平時表演的雕塑形式,強調他標誌性的「定格」之美。
——在各種合作後,您從這些經驗中領會到什麼或有何收穫?
合作對我來說至關重要。「快轉結構」從根本而言是自給自足,即是說「快轉結構」可作為一種獨立的表達方式。但「快轉結構」需要適應各種外在條件。這可能與物料或基材的物理屬性以及與其他藝術家、策展人或公司的溝通和集思廣益息息有關。這個過程使「快轉」不斷發展。FFIGURATI #645 這件藝術品的概念是從這項目的協作背景中獨特呈現。FFIGURATI #645 最初用於出版雜誌,後來演變為 FFIGURATI #646,進一步闡明閃爍的概念,並轉變為專為 Instagram 等數碼平台度身訂做的影片片段。我透過合作來擴展「快轉結構」中封裝形式的潛力,擴闊我的藝術視野。
01.
在拍攝 FFIGURATI #645 時,Oyama 積極參與指導從背景到構圖等所有元素。他一邊與 Shigekix 交換意見,一邊一絲不苟地檢查和調整,確保「定格」的甫士與他們的藝術理念產生共鳴,同時亦考慮可將藝術品複製的可能性。
02.
在工作室一隅設置拍攝場地。牆上展示直接在畫布上繪製的「快轉結構」,一旦拿走畫布,就會留下印象。這些重疊的層次使牆壁成為一件藝術品。
01
02
——G-SHOCK 對您來說有何意義?
手錶本質上是測量時間的工具。從這個意義來說,G-SHOCK 超越了單純的功能。現代生活充滿記錄時間的工具,G-SHOCK 不僅是一款手錶。它擁有時裝偶像的地位,其存在使其具有多維空間和影響力。
——您在工作室的創作過程遵循哪些原則?
由於我在工作室逗留相當長的時間,我希望工作室成為一個舒適的空間。我著重盡量減低工作流程的壓力,確保為創意過程提升工作環境。從某種意義來說,工作室是我身體的延伸。當我創作一幅畫時,每個動作都會改變它的構圖——在右上角添加一條線可以大大改變畫布上的動態。剛才看來很完美的事可能會突然令人感到不安。我不刪除元素,相反,我不斷添加以找到平衡,這便需要高度集中。沉浸在工作中的那刻是我感到最迷人的時候。
Enrico Isamu Oyama
Enrico Isamu Oyama(生於 1983 年,意大利/日本)在各種媒體上以「快轉結構」創作視覺藝術。黑白主題圖案由自然重複和自由流動線條的擴展組成,這些線條提取自噴霧書法的視覺語言。噴霧書法起源於 1970 至 1980 年代紐約當代街頭藝術的核心流派。自 2020 年起,Oyama 在紐約和東京的 2 個工作室穿梭工作。
左
地上鋪了一塊白布。Oyama 指出:「牆和地面都很容易弄髒」,但即使是痕跡看來亦像是藝術品的碎片。整個空間反映了他的動作,充滿鼓舞人心的創造力。
右
工作室的所有設備統統為黑色,當需要時即可手到拿來。工具車可容納約十件每種類型的筆和鑷,體現了專訪中提及的舒適工作流程。
在工作室的閣樓設有可以創作大型畫布作品的空間。每件家具都配有滑輪,可以根據製作過程需要而輕鬆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