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MR-G 是如何誕生的?
「G-SHOCK 之父」伊部菊雄親述:
MR-G 是如何誕生的?

波折重重的開始

伊部菊雄於 1983 年在全球推出 G-SHOCK。這款手錶後來在美國引起關注,在日本也掀起了轟動。到了 1990 年代初,這大受歡迎的手錶每次一到貨便立即被搶購一空。與此同時,伊部菊雄離開了 G-SHOCK 去研發價格較相宜的手錶。雖然這些價格親民的手錶只需幾千日元(約 20 或 30 美元),銷量可以很龐大,但沒有推行主要的宣傳活動,也沒有引起太大的社會關注。 伊部菊雄擔心員工的士氣下降,因而提出了一項建議:「讓我們齊心協力,創造大家真正渴望的手錶!」

然而,這不是一項官方企劃,意味著參與項目的人員必須付出日常工作以外的時間。在這些不利條件下,伊部菊雄召集了八名充滿幹勁的工程師組成團隊,他們擁有所需技能進行規劃、設計以至質量控制,令這款手錶得以實現。

團隊合作的力量

那麼,他們心目中的理想手錶是怎樣的?經過三個多月的討論,他們都沒有明確答案,項目陷入了停滯階段。他們只有一個模糊的想法,就是要創造「堅不可摧的金屬手錶」,僅此而已。Casio 本身已經有低檔次的金屬手錶,因此他們的想法是追求更堅固、更具吸引力的設計。他們是否真的能夠實現這個構思?G-SHOCK 有一個使用聚氨酯製成的防護外殼可以提供吸震性能,但在沒有金屬外殼保護的情況下,如何能達致相同的效果? 

伊部菊雄在研發初代 G-SHOCK 時要獨自面對困難,而這次他擁有一個團隊,可以共同解決問題。他對團隊寄予信任,與他們展開坦率和熱衷的交流,並鼓勵和啟發他們逐步朝著夢想目標前進,創造堅不可摧的金屬手錶。

突破傳統思維

汽車保險槓的結構啟發了團隊的構想,指引他們如何實現高度防震的金屬手錶。他們決定採用獨立錶圈設計,因為這是最容易受到衝擊的組件,所以要在錶圈和錶殼之間加入吸震元素。他們還想到將高度密封的玻璃包裝製成 L 形,從而在錶圈和玻璃之間提供緩衝。

然而,將汽車保險槓的技術應用於複雜的手錶設計是前所未聞的,而負責金屬加工的工程師都認為這個想法太過不可思議,沒有人願意接受這項挑戰。 將手錶錶殼從特定高度摔落超過 6,000 次以收集數據的想法,對於他們來說肯定是十分荒謬的。

儘管如此,團隊的工作不是要摧毀手錶,而是要面對前所未有的挑戰以打破傳統界限。最終,團隊的努力取得了具體成果,帶來一款具防震性能的金屬手錶。

MR-G 正式誕生

手錶作品完成後命名為 MRG-100 推出市場,是 G-SHOCK 的金屬版本。這款全新手錶與傳統的黑色樹脂 G-SHOCK 截然不同,沒有金屬手錶常用的錶冠,而且價格是一般型號的五倍。這確實是前所未有的創新產品,徹底顛覆了 G-SHOCK 的傳統形象。然而,與某些人的預期相反,這款手錶的銷售成績相當理想。如果當初的目標是要開發一款金屬 G-SHOCK 的話,對過往的固有想法則可能會防礙團隊取得成功。相反,正如開發首款 G-SHOCK 的時期一樣,這次突破是基於一個簡單的概念──創造一款堅不可摧的金屬手錶。MRG-100 是 MR-G 系列的首個錶款,設計代表著純粹的美感,彰顯創作者的堅定信念,這份精神將永遠在手錶的未來傳承。

Select a lo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