艱難的開始
伊部菊雄於 1983 年推出 G-SHOCK。這款手錶首先在美國引起矚目,接著在日本掀起轟動。到了 1990 年代初期,G-SHOCK 的受歡迎程度到了商店一有貨就會馬上售罄的地步。與此同時,伊部菊雄離開 G-SHOCK 的研發部門,轉而製作價格較親民的手錶。雖然這些售價僅數千日元(約 20 至 30 美元)的低價錶銷售成績頗佳,但並沒有舉行大型的促銷活動,也沒有引起多大的社會現象。擔憂員工動力下降的伊部菊雄做出一項提議:「讓我們共同努力,製作我們真正想要的手錶!」
然而,這並不是一個官方企劃,這意味著參與的人必須在正常工作時間以外投入自己的時間。在這種不太理想的條件下,伊部菊雄組織了一支由八名充滿動力的工程師組成的團隊,這些工程師具備從規劃、設計到品質控管等所有製作手錶所需的技能。
團隊合作的力量
那麼,他們真正想要的手錶是什麼呢?這個問題在經過三個月的討論後仍然沒有解答,企劃因此停滯不前。他們只有「堅不可摧的金屬手錶」這個模糊的想法,但也僅此而已。因為 Casio 當時已經在販售低階款式的金屬手錶,所以他們的目標是打造某種更堅固耐用且更具吸引力的產品。他們真的能夠打造出這樣的產品嗎?G-SHOCK 的外殼採用聚氨酯製成,具有吸收衝擊的能力,但一個無保護的金屬錶殼要如何達成相同的效果呢?
伊部菊雄在開發原創 G-SHOCK 時需要獨自面對各種挑戰,但這次他有一個團隊能夠共同解決問題。對團隊的信任使他能夠坦誠且熱情地直陳己見,提供鼓勵和靈感,並一步一腳印地朝他們夢寐以求的堅不可摧金屬手錶前進。
跳脫框架
來自汽車保險桿的靈感為團隊提供了實現高防震金屬手錶的線索。因為錶圈是最容易受到撞擊影響的零件,他們決定追求獨立錶圈的設計,並在錶圈和錶殼之間放入吸震材料。他們也構思了一種將高度密封的玻璃包裝成 L 形的方式,藉此提供錶圈和玻璃之間的緩衝。
然而,將汽車保險桿技術應用於複雜手錶的這個想法可說是前所未聞,對於金屬加工工程師來說更是荒謬無比,當時沒有人願意接受這項挑戰。將單個手錶殼從一定高度摔落超過6,000次以收集資料的這個想法,肯定看起來也像是胡說八道。
然而,團隊的要務不是破壞手錶,而是打破傳統的藩籬,直接面對前所未有的挑戰。最終,團隊的奉獻精神產生具體成果,一款耐衝擊金屬手錶就此誕生。
MR-G 的誕生
最終成品以 MRG-100 的名稱推出,為 G-SHOCK 的金屬版本。這款全新手錶與黑色包覆的樹脂 G-SHOCK 不同,沒有金屬手錶常見的錶冠,且價格是一般型號的五倍。這是一個真正前所未見的產品,顛覆了 G-SHOCK 的傳統形象。然而,與某些人預期的不同,這款手錶獲得相當不錯的銷售成績。如果當初的目標是開發金屬 G-SHOCK,執著於傳統反而可能會妨礙團隊取得如此佳績。相反地,就像開發首款 G-SHOCK 時一樣,堅持簡單的概念成為他們得以突破的原因,也就是創造堅不可摧的金屬手錶。MRG-100 作為 MR-G 系列的第一款手錶,是那些致力於創造它的人懷抱堅定信念所催生出的純粹錶款,他們的精神必將透過這款手錶而長久流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