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時間的堅韌價值
MR-G 是 G-SHOCK 品牌的旗艦系列,秉持追求極致耐用的設計理念,在手錶領域樹立獨特且堅不可摧的地位。
日本擁有許多令人驚嘆的壯麗風景和歷史建築,這系列文章將透過回想這些散發超越時空之美的素材,來探索此一獨特手錶系列的非凡魅力。
首先,我們將帶您前往山形縣東部幾處富有深刻靈性意義的石頭景點。
思考 MRG-B2100B 與山寺歷史遺跡之間的連結
永恆的藝術與傳統形式
作者:Shigeo Goto
人類和自然界共同運作而造就了自然與文化景觀,這些景觀正是在不斷流逝的時間中孕育和雕塑而成。
作為現代人,我們往往認為人類歷史是由我們自己的努力和能力所創造出來的。然而,事實上這些景觀的力量也同樣在塑造人類。日本人的生活方式和思維模式在較深層次上都受到自然和文化景觀的影響。
正如日本文學界深具洞察力的評論家 Hideo Kobayashi 所言:「傳統即為具體的事物;同時亦以各種形式呈現。」
他的論點揭示了一個冷靜客觀的悖論。也就是說,那些由人類智慧所創造的事物和形式,只有在創作者消逝後仍存留於世,才能成為傳統。這不僅適用於日本的手工藝傳統;它還反映出一種以歷久不衰的美感和強悍為特質的立場,這是所有精緻藝術和表演藝術所共有的基本特質。
這一點在 Yamagata Casio 開發的尖端技術精髓中同樣可見一斑,這些技術用於製作 MR-G 手錶,使其成為 G-SHOCK 品牌的巔峰之作。雖然這可能是個出乎意料的觀點,但 G-SHOCK 的「總工廠」就位於山形縣的自然景觀中,受到月山和最上川支流等自然特徵的影響,讓我深刻感受到這種地形在自然和文化意義上的重要性,以及該地點與周圍景觀之間的相互聯繫關係。
手錶代表著一種探索時間奧秘的技術形式。G-SHOCK 則在此基礎上更進一步,其設計的永恆本質始終體現了對強度和耐用性的堅持,使其免受掉落與衝擊的影響,這一點自品牌成立 40 年以來就不曾改變過。思考這種持續追求精進超越時間的形式工藝,與為管理時間而發明的手錶技術相結合,著實令人著迷。

垂水遺跡:在新近紀形成的火山凝灰岩地層中,洞穴的石頭表面呈現出令人驚豔的形狀,並具有類似蜂窩的凹陷特徵。該遺址散發著一種粗獷而崇高的氣息,這解釋了為什麼如此多人將其視為具有深刻精神意義的場所。
從這個意義上說,我對幾個風景優美的地點都有著深刻的連結與共鳴,其中包括垂水遺跡和立石寺,這兩者均位於山寺(字面上的意思是「山中寺廟」),距離 Yamagata Casio 生產基地不遠。立石寺的歷史可追溯到 9 世紀,當時由比叡山天台宗的僧侶圓仁創立,圓仁死後被稱為慈覺大師。傳說圓仁第一次造訪該地區時曾暫居於垂水石窟中。至今,這裡仍然瀰漫著強烈的靈性能量。
事實上,立石寺本身龐大的寺廟建築群正如其名所示(字面意思是「立在石上的寺廟」),最適合的形容就是建立在堅固的石基之上。這座著名的寺廟由圓仁經清和天皇同意後創立,至今仍延續從天台宗的比叡山延曆寺傳承下來的傳統,包括保持「不滅法燈」永恆明亮,以及讓修行僧們練習以手抄寫特殊的法華經格式。此處確實是超越時間的非凡性靈奉獻之地。


垂水遺跡:由巨石和岩石表面組成的複雜結構賦予此地獨特的神秘美感。
甚至可以說,這個聖地之所以能夠以令人讚嘆之姿長久留存,其秘訣在於各方面所融入的石頭元素,像是蝕刻的祈禱碑石、石塔、石製鳥居等等。整個遺址得以存在,須歸功於自古以來代代相傳的卓越石藝工匠技術。更確切地說,它是自然力量與深知其運作原理的石匠合作之下的產物。
由火山凝灰岩組成的光滑岩石表面經過漫長歲月的風化和流水侵蝕塑造,於焉形成無數的洞穴。這些洞穴的景象讓我們窺見時光堅定不移的流轉,無疑指引著苦行僧在冥想涅槃時,進入超脫生死輪迴的境界。實際上,正是人類與自然之間的緊密聯繫,塑造了垂水的洞穴,並使其延續至今,超越了時間的界限。

立石寺:立石寺的「納經堂」(Nokyodo)是一座存放修行僧手抄經文的建築,坐落在名為「百丈岩」的陡峭懸崖頂上,該懸崖於數萬至數百萬年前形成。
面對這樣一座擁有千年以上歷史的聖地,心中會湧現出什麼樣的情感呢?面對這些存在時間遠遠超越人類壽命的有形實體,訪客會與其展開什麼樣的對話?
時間可能無法為肉眼所見。然而,沒有任何其他事物能像時間這樣與人類的生命如此緊密交織。身為人類,我們無法永生,正因如此,我們才努力創造出超越時間的事物與形式。
箇中的關鍵因素在於藝術和技術結合而成的精湛手工藝。在瞭解 MRG-B2100B 這款特別的 MR-G 手錶時,讓我印象特別深刻的就是其錶圈和外殼的設計。這些零件專為保護手錶免受衝擊而設計,光是這些部分就包含了 27 個零件。這背後的設計理念讓我感受到其中深厚的相互聯繫,在某種意義上,這就是因果關係。


立石寺:整座山是由巨大且形狀特異的岩石突起和岩石表面組合而成,經歷了漫長的歲月,成為與深沉靈性奉獻相繫結的聖地。
透過探究技巧思考未來
這讓我想起 Tim Ingold 在其作品 Making 中提出的基本分析,他是一位文化人類學家,不斷為當代藝術家和建築師等提供持續且重要的靈感來源。
在他看來,理論家和工匠在談到各自與未來的關係時常會給出不同的回答。他認為,理論家「經由思考來創造」,而工匠則是透過他們的創作過程來思考未來。
以 Ingold 的話來說,「工匠之道 . . . 就是讓知識從我們與周圍人事物的實際和觀察互動中,在一次又一次的磨練下逐漸成長。這就是我對於所謂探究技巧的實踐。」
他所提出的這種探究技巧,強調在創造事物的過程中不斷前進,同時敏銳關注接下來可能發生的情況。如同垂水的洞穴瀰漫著超越時光流逝的堅韌感,MRG-B2100B 的設計同樣蘊含著超越時間的力量和美感,這一點充分體現在其實體零件及其外形上。在兩者之中,我們都能感受到 Ingold 所描述的這種探究技巧。
古老的概念所指的不僅僅是過去的時光。反之,它以某種形式存在於具體的事物中,而這些事物孕育了我們所知的未來。垂水遺跡和立石寺以及 MRG-B2100B 錶款,都是源自於山形縣的自然和文化景觀,而我在這方面也感到深刻的共鳴。
MRG-B2100B
創新材料與精湛工藝融合成令人驚豔的多零件結構,進而展現日本傳統美學的精緻與優雅。
Shigeo Goto
出生於大阪。編輯暨創意總監。京都藝術大學教授。自 1980 年代以來,他以編輯和藝術製作人的身分,活躍於廣泛的領域之中,從前現代藝術形式到最前衛的當代藝術皆有所涉獵,並參與了眾多引人關注且富有啟發性的計畫。他被公認為當代最具鑑賞力的品味引領者之一,其發掘和鼓勵藝術人才的能力無人可及。著名的著作包括 Dokutoku Rojin(「獨特的長者」;筑摩文庫)、skmt(與坂本龍一合著;筑摩文庫)、Choshashinron(「超級攝影理論」;與筱山紀信合著;小學館)。他最近出版的作品是 Gendai Shashin To Ha Nan Daro? (「什麼是當代攝影?」;筑摩文庫)。